然而,EQXX的做法显然更进了一步。在EQXX的工程师讲解中,重点介绍了车身的“仿生网格设计”和整体铸造技术。其实很多人是从特斯拉Model Y开始知道一体化压铸技术的。
按照特斯拉此前的说法,“Model Y的后地板通过应用一体式压铸技术,将原本由冲压等工艺生产的80个零件整合为一个铸件,制造成本降低了40%。”
同样,蔚来ET5的后底盘也采用了一体式压铸技术,这部分重量减轻了30%。
喜欢看科学纪录片的人都会知道,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直热衷于从动物和植物中寻找灵感,也就是仿生学。从现场展示的EQXX的结构部件可以看出,它并不是一块完整的金属,而是有很多形状不规则的孔洞。
根据工程师的介绍,这些参考了树木和骨骼的网格结构,用尽可能少的材料达到最高的牢固度。其实这就是我们俗称的“偷光”。材料少意味着不仅可以减轻重量,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。
可以预见,EQXX上的这种仿生设计一体化铸造技术,一定会出现在未来的量产车上。
至于EQXX轻量化的另一个重点,就体现在这个100kWh的电池组上。现在无论是采用CTP还是CTC技术,或者在电化学方面做出努力,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,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注入更多的电,更好的是提高车身强度,减轻重量,更加安全。
这款电池外壳采用碳纤维-甘蔗复合材料,总重量只有495kg。也是100kWh的锂电池组。EQXX的电池体积只有EQS的50%,重量也减轻了30%。电池组的能量密度接近400千瓦时/升
从现场看,这款电池确实相当袖珍,不仅体积小,而且真的很薄。
但这块电池可能是EQXX最神秘的部分。奔驰工程师表示,“能量密度之所以显著增加,部分原因是阳极化学技术的快速发展。硅含量更高,成分更先进,这种电池比常规电池能储存更多的能量。”
至于是否是最新的“硅阳极”技术,即将电池的阳极材料由石墨改为硅,工程师并未透露,只确认不是固态电池。
“推动能量密度增加的另一个因素是高度集成的电池组”。该电池移除了所有液体冷却系统组件,电池底部的金属冷却板用于被动散热。只有在天气炎热或采用“热闹”的驾驶风格时,才会升级散热系统,开启车头智能气帘,加快散热速度。如果车辆静止时需要冷却,备用冷却风扇将会启动。
还有很多朋友质疑这个。这种被动降温方式真的靠谱吗?
另一方面,根据奔驰官方的说法,EQXX从开始研发到最终量产仅用了18个月,这表明EQXX可能并没有进行量产车所需的“两冬两夏”测试,因此这一系统能否在极限门槛下存活仍存悬念。
最后说一下其他的创新。
EQXX采用900V高压平台,后驱动电机采用最新的SiC碳化硅,所以在同样的功率下,电流会更小,整个电路系统的发热量也会更小。减少热量不仅可以降低能耗,提高转换效率,还可以使上面提到的电池被动冷却成为可能。
至于最大充电功率和充电速度这两个指标,奔驰工程师也没有透露,目前也不知道这款电池是否能支持4C或者更快的充电。
但EQXX最终实现了95%的系统能效,也就是说95%的电池能量可以直接传递给车轮,而目前主流的电动车系统能效只有80%左右。相关数据表明,hy的系统能效
所以就奔驰来说,EQXX虽然叫概念车,但是除了座椅看起来不舒服,其他的都很接近量产车,包括车内的47.5英寸8K LED显示屏,已经可以显示导航和各种信息,甚至屏幕上显示的东西都变成了中文。
在我看来,奔驰之所以要把一款概念车做得如此“逼真”,逼真,甚至可以毫无遮掩地上路测试,除了“秀肌肉”之外,也是希望所有的新技术都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测试和验证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,EQXX更像是一辆验证新技术的“精装修”工程车。
EQXX上采用的大部分新技术新工艺,经过分析都没有那么神秘,离我们也没有那么遥远。按照目前电动车技术的发展速度,两三年后它们出现在正式量产车上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