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很多人看来,中小学的书记校长作为管理职务不参与一线教育是理所当然的,甚至被认为是对管理者的一种“补偿”。但事实上,大多数书记和校长在多年一线教学锻炼中脱颖而出,要求他们不要完全偏离教学一线,这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,也有助于增进他们对教师和学生的了解,为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增加更多保障。因此,根据当地条件,要求中小学书记校长参与一线教育,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多益善,值得鼓励。
要知道教育教本是中小学的中心工作。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书记校长,继续参与一线教育也是对“教育中心”的积极示范,有助于唤起全校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更多认识,进一步增强教育共同体意识。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学校,师资力量本身相对紧张,管理者继续担任任课教师,也有助于激活教育资源,为其他教师减轻负担。
当然,实际上,学校管理者也确实有自己的事务性工作。要想保护好书记,让校长有精力参与一线教育,就要创造更好的外部门槛。例如,这次《规定》为使中小学书记校长安心教书,浦河口置换局明确每周一为全区教育系统“无会议日”,原则上不安排书记校长要参加的会议。另外,上级领导来学校进行调查检查时,书记校长强调,如果有教学任务,就不需要陪同。另外,要优化相关审查,解除书记校长参与教育的后遗症。
更进一步,让学校管理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上,实际上是让他们更好地回归自己的“专业”角色,用实际行动引导老师和学生一起专注于教育教育教育。例如,本来不属于学校的事务性工作或与教育无关的工作都应该可以减少,这是近年来为中小学教师减轻负担的恰当意义,但实际上是在给学校管理者减轻负担。也就是说,在减轻教师负担的过程中,学校管理者的作用也在改变。其中之一是,他们可以摆脱太多办公室工作的“阻碍”,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和直接参与一线教育。这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提高课堂质量大有帮助。
毕竟,教育是重视专业的领域,也是非常注重传承的事业。创造门槛,鼓励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书记和校长仍然坚持一线教育,这也是对教育精神和教育本质的恢复。这几年,部分大学校长院士等对本科生的授课现象一致好评的原因也在于此。因为他们向人们展示教育最真实的东西。这不仅鼓励学生,对年轻教师也是一个“战队”的过程。
校园里,无论是常年坚持一线教学的专职教师,还是书记校长的管理者,本质上都应该是老师。他们职业的光荣,他们获得的社会荣誉,不是因为职位有多高,而是最终来自教育这一最重要的事情。中小学书记和校长仍然能坚持三英尺讲台,这是为了让所有的老师都能起到教好教育的作用。相信这能给校风校风学风都带来积极的变化。
发表评论